土楼展示
探索不同风格的土楼建筑,感受客家人的智慧结晶
-
土楼王子—振成楼
富丽堂皇的振成楼造型奇特,外有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远看恰似一顶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万一失火,只能烧一卦,不会蔓延。楼中楼是二层的砖木结构,内有石雕柱脚、木刻门面、琉璃瓦当和窗户,二楼走廊是铸铁铸成有梅兰菊竹为图案的栏杆,紧连着全楼中的中心大厅——楼中的重要活动中心场所,作议事厅、宴客厅,并可兼做戏台,2014 年央视春晚“明礼·筷子篇”曾取景于此。楼上观戏台上中间比两旁高 6寸,中间为客人座位、两旁为主人座位,意味着客人比主人高一等,这也是客家好客的象征。:洪坑村 :1903 -
承启楼--土楼王
承启楼建于1709年明崇祯年间,四层圆形土楼,直径62米,共有72个房间,三代人经过八十三年的努力奋斗,于清康熙四十八年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因夯筑该楼外环土墙时,天公作美,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1981 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高北村 :1709 -
土楼伯伯—集庆楼
初溪先祖开基立业之初,在三只神鹿的消失之地建造了“和庆楼”。此后,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十八个子孙纷纷问世,且个个身强力壮。庆幸之余,居住亦成了难题。于是,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建了“集庆楼”。与其它永定客家土楼一样,集庆楼也是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九宫八卦”,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建楼之初,楼里至下而上用 72 道楼梯把整座圆楼分割成 72 个独立的单元,亦扣合了“九宫八卦”的倍数(9 乘以 8 等于 72),象征着宇宙万物,大吉大利。集庆楼的房间与楼梯、隔墙用杉木连接,全部用木隼头紧密衔接起来。没有用一枚铁钉,牢固美观,让世人叹为观止。:初溪村 :1419 -
土楼公主—振福楼
振福楼坐落在湖坑镇西片村,1913 年由经营条丝烟成为富翁的苏振太动工兴建。同振成楼一样,是 20 世纪初期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代西方建筑艺木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这幅门联相当准确地描述了振福楼和周围环境和谐构成的一幅山乡风景图。振福楼的大门面对着哗哗而来的南溪。溪面宽阔平缓,河里大石横卧。两岸河堤高筑,厚实坚固。桥下不远处,深潭碧水,古榕葱茏,如伞如盖。如果站在大门对岸的村道上回望振福楼,可见振福楼的屋面正好位于峡谷两侧的山峦之间,楼不高不矮,不显不隐,正好起到两山之间"过渡"的作用。可以说,以振福楼为中心形成的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环境,是天地人溶成一体的杰作。:湖坑镇下南溪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