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张祜(唐)《正月十五夜灯》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张祜(唐)《正月十五夜灯》
迎灯&迎丁
张灯结彩,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元宵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在侨乡下洋迎花灯即是一年中最为重大的民俗活动。下洋花灯制作技艺由来已久,相传为清代自苏杭一带所传。花灯主要有制作工艺较复杂的莲灯和制作较简单的艾菜灯、竹篙灯。在客家话中“迎灯”与“迎丁”谐音,含有期望人丁兴旺的意思,所以下洋人民对迎花灯情有独钟。每年元宵节下洋各姓迎花灯从正月十三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落灯。
下洋迎花灯可分为炒灯、写灯、制灯、迎灯、送灯、接灯、吃灯酒等几个环节。每年正月初五开“小正”后,下洋各大姓就会有“积极分子”共同推举一人做“牵头”。
“牵头”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炒灯”,即制作4只或8只竹篙灯和写着各房或楼名的“火牌”,在夜色初溶时分敲锣打鼓“迎”到本村及外村本姓聚居地各房祖楼去“炒灯”,各房族人出来放鞭炮迎接,承诺做灯同迎花灯。
接下来就是“写灯”,“牵头”拿着红单到本房募集灯资,把谁写多少只灯,出多少钱,一一记下来,以便公布和送灯之用。
“制灯”是比较费时的工作。“牵头”根据“写灯”数之多少,备办纸、竹等材料,同一房的各家都要派人参加做灯。竹篙灯制作较简单,一般经过裁竹、剖篾、扎架、糊纸画、饰丝绦子等工序,就可做出形状各异的走马灯、书卷灯、鼓子灯、鲤鱼灯、花篮灯等,然后每四盏灯挂在一根六尺长的竹篙上,这样的竹篙一根根连接起来,并在竹篙接合处安上一支竖竿,迎灯时统一擎着走,像一条长龙,谓之“竹篙灯”。
竹篙灯
莲灯堪称花灯中的精品。每架莲灯由三种灯组成:“莲花”33朵,“花蕾”72朵,“莲蓬”(即“花王”)3个。每个花灯里面放牛油灯一盏,共108盏。
花王·莲灯
“迎灯”是整个元宵活动的重头戏,“迎灯”路线是:从各姓各房从祖楼出发,汇集后,在下洋镇上巡游,最后集结在各姓祠堂。
迎灯进行时
回了灯,“牵头”要做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指派人员分成几个小队去给写灯户送灯。“送灯”还有个“接灯”的规矩。写灯户须留一人在家接灯。灯到时,要燃放鞭炮,向送灯人递茶敬烟,互致吉祥,讲究的人家还备办酒席款待,谓之“吃灯酒”。送完灯,“牵头”才算大功告成,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闹花灯活动才算落下帷幕。
上一篇:《穹顶之下》远离雾霾 ,龙岩清心润肺五大圣地 下一篇:永定区抚市镇 走古事狂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