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
福建土楼:一部客家人的史诗
发布日期:2015-03-01 08:26:47  来源:杨振之来也公司  作者:  阅读:  

 

自东晋以降,客家人经历了五次大迁徙,这部迁徙的辛酸血泪史,正史上鲜有记载,大多被“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金军南下”、“清军入关”这些恢弘的战争场面所掩盖。老百姓的日子,往往被“饿殍遍地”、“流血漂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些惨状的描写一笔带过。还好,客家人家家户户珍藏的族谱,还能勾画出客家人大迁徙的心路历程,广泛分布在闽西、赣南、梅州的客家土楼,还凝固着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福建土楼,就是一部客家人的史诗。走近土楼,就翻开了这部鸿篇巨制的史诗。在历史上,这部史诗是凄厉的,在今天读来,这部史诗却是美丽的。

土楼之美,美在造型。在福建永定县金丰大山之中,沿溪流两岸,高低错落地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土楼:或如飞碟栖于山间,或如蘑菇迎风而开,是为圆楼;或其形方正,或其形如矩,是为方楼;或如凤凰展翅,凌空欲飞,是为五凤楼。尤其圆楼,居于深山之中,矗于天地之间,其体量之大,最大直径如深远楼达82米,一般圆楼直径也达几十米,容纳几百人同住一楼,与山水环境之和谐,其黄土的颜色和灰色屋瓦与大地景观之协调,共同构成震撼人心的大地艺术,足见客家人的艺术创新能力何其了得。

初到下洋镇初溪村时,抬眼一望,溪边台地上突兀而立三个圆楼一个方楼,并列一排,心灵一下子被撼动了。往后看,沿坡地而上,一个偌大的土楼古村落展现在你眼前,几十上万幢方楼圆楼争奇斗丽,层层梯田和背后的森林怀抱着它。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600年历史的古村落,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却仍然固守着它的形制,固守着它的传统,固守着这样的环境。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集庆楼,就是这个村落的守望者,一直那样兢兢业业地守望着村口。而南溪土楼群顺着南溪沿山谷分布,连绵12公里。在空中鸟瞰,或山上俯视,其壮美景象,犹如一曲土楼的华章,一栋栋圆楼方楼,像一个个音符,被山神恣意地弹奏而出,和山涧一起,流淌出这个世上最美的韵律,让人久久陶醉在客家人的精神盛宴里。

土楼之形制,实为防御之寨堡。其圆楼形似古罗马斗兽场,其功用既满足聚族而居,又达到保卫宗族安全的目的。所以就单体而言,土楼体量高大,墙体由生黄土版筑而成,厚实敦壮。土楼高达16米左右,屋基厚近2米,墙体下大上小,至第四层也不小于0.9米厚度。一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仓库堆放粮食,三层、四层住人。为防御侵袭,一、二层不开窗,三层窗小,四层窗大,且窗户皆外小内大,既方便观察又方便射击。土楼建筑,历经从公元13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凡7个世纪,成为世界最杰出的防御型生土夯筑建筑的典范作品。与西方的古城堡相比,如法国卢瓦尔河畔众多的城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这一易守难攻的土堡建筑,是西汉末年中原大地坞堡建筑的传承。西汉末年,社会动荡,民间士族筑坞堡以自保,后来成为富贵人家保家卫族的建筑形制。在客家人举族南迁后,仍然保留着这一中原建筑传统。尤其是方楼、五凤楼,更是将坞堡式建筑继承了下来。一个家族住在里面,按尊卑长幼各自栖居着自己的空间,等级森严。这种建筑极讲究中轴线和院落空间关系,基本保存了中原府第式建筑的传统记忆。

土楼之美,美在信念。客家人祖先是汉民族的士大夫阶层,保留着汉民族的高贵血统,尽管在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后,世袭的贵族阶层渐微,但新兴的富贵人家不断涌现,他们笃信儒学,维护纲常礼教,遵奉社会伦理秩序,保持了汉民族务本勤劳、勤俭持家的美德。一个民族的信念,就这样再客家人族群中一代一代顽固地保留下来,历尽艰辛终不悔,长路漫漫仍不忘。所以说,中华民族最悠久、最真实的文化保存在客家人心中,存留在一栋栋客家土楼中。

走进客家土楼,它的匾额、楹联、题刻、木雕内容处处宣扬着这些信念:修身齐家、耕读诗书、精忠报国、敬祖崇文。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学的精髓被作为客家人的精神信仰代代相传,即便到了我们当今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土楼的居民依然如故。如著名的振成楼楹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需须努力,成名厚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土楼王承启楼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这些无处不在的信念,就这样与土楼与居家生活相融共生,成为客家人文化传家的基因密码。没有信念的民族,是会衰落的。

土楼之美,美在和合。和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但它的根基却是宗族社会。一个大家族敬祖奉宗,和睦相处,相敬相助,以血缘为纽带结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甚至结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血缘宗亲,其乐融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土楼,就维系了这样一种基因的传承。一个土楼就是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小社会。如土楼王承启楼,“高四层,内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套圆,圈套圈,历尽沧桑数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阴阳八卦布其间,天地人楼合为先”。这个建于明朝直径达73米的土楼王,拥有400多个房间,鼎盛时住过800多人,至今还有300多江氏后裔住在里面,宗族血缘是维系天地人楼和合相处的根本。圆楼,在维系中国传统的宗族社会上,绝对是一个创新。我们姑且不谈圆楼与自然山水的和谐共生,就其本体而言,圆,意味着一个宗族的和谐团聚,是中国大同社会最理想的图式,而且设计上,以宗族的祖堂为中心,形成圆楼的同心圆结构。一个土楼,有的有四个同心圆,有的有三个同心圆,有的则有两个。在一个土楼里,宗族牌位所在的祖堂是这个宗族的中心,无人能撼动,这是一个家族的心灵中心,也是公共活动中心。然而每层楼又以回廊贯通,公正平等,体现了一个家族的祥和气氛。初溪的集庆楼后来经过改良,为方便生活,二层以上改为单元式,每6间房为一个单元,分为72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楼梯,所以共有72个楼梯,类于现代的公寓楼,却被斥为大逆不道之举,因有损宗族团圆的形象。

方楼和五凤楼,虽无圆之形象,却仍是一个宗族血亲的住所,而且其内部空间更加固守长幼尊卑之秩序,在追求中原传统的府第式大院建筑的中轴线对称之外,更注重门厅和堂屋的层层推进,逐渐抬升的尊卑序列。紫禁城,就是这一建筑形制的放大。所以,圆楼建筑比方楼、五凤楼的理念更先进、更现代,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土楼之美,美在生活。土楼保存了以血缘宗族为纽带的中国民间传统的群居方式。这一血缘群居社会在迁徙到来之初,与周边土著居民不断抗争和融合,渐渐形成了既保留中原传统又汲取土著文明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土楼生活的独特性。站在土楼中,听着这些客家人的语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唐宋。我一直在想,让客家人集中起来朗诵唐诗宋词,肯定别有风味,我们那些研究古音韵学的教授们,应该来这里多生活一段时间。

客家人的生活中,保存了大量殷商时期的礼仪,这些仪式在中原大地早已失传,在这个山区深处,却因一个个宗族而被存活下来。比如湖坑镇李姓客家人作大福,三年才一次,我们去做规划时,正赶上作大福,场面之壮阔,让人心潮澎湃。在方楼前晒坪上,每家每户的供奉整齐排列,像侗族的合拢宴、哈尼族的长街宴,主祭坛上供奉着给乡民消灾致福的乡神,对乡神行少牢之礼,整猪整羊供奉。少牢的祭礼在《周礼》中记载颇详,然而却活生生保留在客家乡村。这里打新婚,走古事,迎春牛、集欢、四月八这些民间节事,可能与季节农事有关,可能与祈福消灾有关,可能与宗教历史有关,既保存了中原文化传统,又与客家人迁徙南方后形成的新的民间文化关系紧密。

客家美食,注重选料的乡村生态特性,肉类全是非饲料喂养,做工尽量保持原始风味,佐料较少,多以葱盐辅之,所以味极鲜美。客家美食在客家人南迁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融合了南方特征,又保留了中原记忆和迁徙的历史记忆。象芋子包,笋粄和客家酿豆腐这些名菜,多半与中原时其祖先包饺子和用面粉材料有关。南方面粉较少、山芋较多,于是改为芋子包,笋粄则是纯粹用芋粉包饺子,酿豆腐居然在豆腐中夹肉馅,这又是一大发明。而盐焗鸡,是客家人在迁徙历程中发明的,先将鸡宰杀后置于盐中侵润,需辗转出发时再带上,作为路途中的美餐,现在也成为客家美食的一道名菜。

所以,福建土楼记载着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记载着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传承着中国古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堪称中国汉民族的活化石,是客家人的一部史诗,值得你去探访,值得你去品读,但不要打扰它。

—————————————————————


   上一篇:DUANG 年味客家 幸福永定
   下一篇:柴静,请到永定土楼深呼吸

版权所有@copyright: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闽ICP备10207656号-2
地址:中国福建省永定县凤城镇河滨路1号 电话:0597-5939631 传真:0597-5939631
技术支持:永定网 电话:0597-555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