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曾经作为矿业大县,煤炭、水泥、水电等资源型产业一度占据县域经济的80%,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如今,文化旅游已成为永定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2013年接待游客4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8亿元;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8亿元。
永定如何从资源强县华丽转身为旅游大县?6月15日至17日,第四届海峡客家风情节在永定举行,在其子项目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永定之路”研讨会上,嘉宾,媒体记者,专家学者和旅游强县代表等对“永定之路”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引起强烈反响。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
永定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来抓。昨日,笔者从县旅游局了解到,2010年至2013年,永定县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别为13.9%、16.8%、18.5%和19.5%。
为推动科学发展,永定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把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从资源依附型向非资源型转变。今年上半年,永定非资源型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的比重为45.3%,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
转型发展,成为“永定之路”研讨会上一大亮点。
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先生说:“永定拥有好山好水等观光资源,值得更多台湾客家乡亲来旅游,产业也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值得两岸客家乡亲合作推动。”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认为:“永定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实现转型发展,是值得去总结的。“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表示:“从过去卖煤炭转向卖空气、卖生态、卖文化,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调整,具有战略性意义和影响。”《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旅游产业在永定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构建“一核两翼三廊”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暑期,一批汕头学生入住天子温泉,以此为中心,看土楼、游冠豸山、瞻仰古田会议旧址。
以往,受条件限制,到永定旅游的游客大多属于“过境游”,“过夜游”的较少,这是制约永定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永定构建以县城为核心的旅游集散中心,双永高速为主轴的东翼土楼文化传承主题游和西翼休闲养生体验游,南部“生态新城•养生福地”旅游黄金走廊、东部“文化传承•原乡寻踪”世界遗产走廊和北部“科技引领•魅力新区”工业旅游走廊的“一核两翼三廊”旅游发展格局。
黄金走廊承担着旅游产业多元化的重任,共有36个项目,总投资389亿元。目前,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已正式营业,《梦幻土楼》剧场、福建土楼民俗传习基地、客家博览园等一系列大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这些项目都是一些体量大、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得到外界一直好评。天子温泉被称为华东地区少有的“高大上”项目;《梦幻土楼》剧场设计入选中国数字筑造展,专家认为其“将艺术与设计交融、极具前沿魅力”。项目业主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丰富的旅游产品相互呼应,完善了旅游要素,给他们投资永定增添了十足的信心。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自然而然成为研讨会上的另一亮点。
旅游强县、河南省栾川县曾创造了县域旅游的“栾川模式”,该县副县长张向阳说:“永定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值得学习和借鉴。”
国际旅游投资协会副会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公司首席顾问刘锋说,全域旅游是整个永定全域,是一个大景区、一个大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要全域整合,线路要全域联动,营销也要全域推广。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耀星说,永定不断完善旅游六要素,在总的基调下,从体验设计、精准定位、持续发展、产品创新方面做好产品开发。
《中国旅游报》认为,永定县构建了“一核两翼三廊”大旅游发展格局,扩大和提高了土楼的品牌影响力,初步见到了以旅游促发展、促转型的成效。
《中国文化报》说,以前,游客往往只是在振成楼参观半天便前往下一个景点,而如今形成了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建设美丽、开放、幸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努力把永定建设成为美丽、开放、幸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在今年的永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这一战略目标令人振奋。
永定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国际营销专家莫里森教授曾说:“福建土楼将成为继北京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后中国第三个标志符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著名摄影师麦克•山下说:“永定土楼是最壮观的、活的世界遗产。”
为实现这一目标,永定在重抓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也在“清新福建”的引领下,打好生态宜居牌。开展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五城”同创活动;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21万亩,治理面积达92.3%;突出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养殖业污染治理等。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未来的路还很长。“近日,永定县制定了‘全域旅游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确保到2016年实现接待游客540万人次,文化旅游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突破30%。” 永定县委书记刘先裘说。
|